首页 |
|
五洲设计院:数字化技术助力故宫“古文物”焕发“新活力” |
||
|
||
刚刚过去的2019年春节🚴🏻♀️👄,故宫博物院举办的“紫禁城里过大年”系列活动俨然成为京城一大热点,吸引着八方游客,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乾清宫前丹陛上下竖立起的“天灯”和“万寿灯”,为了让这些消失了近200年的文物复原,中国彩神lllv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文物数字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1月21日,故宫博物院首次复原了 “天灯”和“万寿灯”⛷。此前,天灯、万寿灯相关文物早已分散各处,无迹可寻👌🏼,研究人员在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、灯联小样,以及灯杆原件🪺,计划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文物复原。为使万寿灯能够在2019年春节竖立在乾清宫前,故宫博物院联合五洲设计院所属勘察院文保公司于2018年9月开始进行万寿灯数字化采集及虚拟修复工作。 五洲设计院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及后期三维加工技术,分批次采集了万寿灯模型灯身彩漆六角重檐亭、灯杆👩🏿🦱、蹲龙、云戗🚣♂️、八仙的摄影测量数据🧖🏼♀️,完成了11件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工作🤷♂️,获得了万寿灯模型高精度、高还原度的三维纹理模型数据。在此基础上,为配合修复设计🤚🏼,又采用三维虚拟修复技术🏷,完成了云戗虚拟重建,八叉蹲龙☸️、云戗的补配、定位等工作,为万寿灯成功复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。 五洲设计院此次通过文物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,成功实现了馆藏万寿灯模型文物的现状数字化采集与存档✅,利用三维数据加工及虚拟修复技术成功实现了文物原状虚拟复原,让文物真的“活了起来”。(李祝军) |
||
关闭窗口 |
| ||
| ||
| 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