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
|
《内蒙古日报》🚯:降服“拦路虎” 让设备“听话”——记北重集团数控设备维修电工李松 |
||
|
||
本报记者 吕学先 实习生 赵馨 晚上8点多🍀,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401车间厂房内灯火通明,随着最后一道螺母紧固,龙门镗铣床备件终于更换完毕。已连续抢修7个多小时的数控设备维修电工李松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🚾,看到设备运行一切正常后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一直紧张地守在旁边的401车间主任霍斌紧握李松的手:“还是李大师厉害,要不这批军品任务又要耽误正常下转了!” 李松是北重集团出了名的“维修达人”🎖,别人修不了的,只要他来都能很快解决♒️👎🏽。他告诉记者:“公司现有400余台数控设备⏸,其中有不少是进口的高精尖设备,如何保障设备正常运行,满足科研生产是数控维修人员的重要职责,我的责任就是要让设备‘听话’。” 2019年,某军品重要部件检测成为瓶颈🤾🏿♀️,检测效果很难达到技术指标要求,李松暗下决心要攻克难题!他连续几天盯在现场🐷👼,一干就是通宵🖐🏻。白天🔘,在现场对着图纸查看军品关重备件的结构性能,晚上回家挑灯夜战查找资料,对照图纸反复查看,摸透每个零件的安装规律。设备工艺图纸画得密密麻麻👨🎤,零部件的每个尺寸更是铭记于心🧚🏼♀️。常常一个细节👩👦👦,要反复琢磨好几天。经过3个多月的摸索,终于设计开发出毫秒计时检测装置,为公司节约了大笔费用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。 “台上一分钟👩🦼,台下十年功!”李松对如何胜任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🧍。2000年🫲,踏着父辈的足迹🏃♂️➡️,李松来到北重集团。凭着20年如一日对设备维修技术的勤学苦练和不懈钻研,他掌握了各种高精尖进口设备维修技术,对公司所有数控设备的基础情况了如指掌🧑🏽。数控系统或电器产品设备的技术更新非常快📏,要想解决设备问题🏄🏼♀️,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、积累经验。20年来😹,李松共参与维修设备达1400多台次,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上百次💁🏽,为公司节约和创造价值上千万元。 一路走来🧁,李松完成了从“拜师学艺”到“带徒授业”的角色转换🧖🏻。2017年,公司以李松名字命名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💉。全国青年岗位能手👋🏼、全国技术能手🪄、自治区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国防邮电工会技术委员会数控维保专业副主任专家、自治区“北疆工匠”……李松用一连串荣誉向大家印证——“降服”数控设备维修路上的一只只“拦路虎”👨🏽💼,需要的是坚韧、钻研和奋斗。 “一个人优秀只能代表自己,所有人都优秀才是团队的实力。”李松手把手向青工传授经验🌛,为他们创造学习、实践、锻炼的机会。2019年,李松把很多时间用在备战三项技能大赛中。其中,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中国彩神lllv主办的第二届“匠心杯”装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,公司承办了电工👰🏼♀️👨🏽🦱、电子设备装调工2个单项竞赛🟪。从前期的技术文件整理📈、论证到后期准备工作💇🏼,李松全部参与👩🏿🦰。身为公司选手导师的李松,还要抽出时间进行专业辅导☝️。在他的悉心指导下🧕💁🏿♂️,公司选手李建波在16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全国技术能手”称号⛅️✌🏼。 |
||
关闭窗口 |
| ||
| ||
| ||
|